企稳回升,已经成了国家统计局各项经济指标表述中必不可少的用语。
第三大亮点是消费和出口出现回升。第八大亮点是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。
下一阶段要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决策部署,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适度扩大有效需求,科学统筹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,狠抓政策落实,巩固经济中出现的积极变化,力促经济企稳向好。第四大亮点是就业总体稳定。从去杠杆看,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.4%,比去年同期回落0.6个百分点。8月份PPI下降0.8%,降幅比上个月收窄0.9个百分点。从新主体看,1-8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增长28.9%,日均新登记企业1.46万家,有明显的增长。
从降成本看,1-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.83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0.25元。从去库存看,房地产库存继续下降,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6个月减少,8月末比7月末减少512万平方米,1-8月份累计减少超过3000万平方米,成绩是不小的。食品价格上涨0.4%,非食品价格持平。
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8月份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环比上涨0.2%,同比下降0.8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9个百分点。蛋价格下降7.4%,影响CPI下降约0.05个百分点。其中,其他用品和服务、医疗保健、居住、衣着、教育文化和娱乐、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.5%、4.3%、1.5%、1.3%、1.3%、0.4%。其中,畜肉类价格上涨5.0%,影响CPI上涨约0.24个百分点(猪肉价格上涨6.4%,影响CPI上涨约0.18个百分点)。
消费品价格持平,服务价格上涨0.1%。鲜菜价格下降3.9%,影响CPI下降约0.09个百分点。
鲜果价格下降0.6%,影响CPI下降约0.0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0.6%,影响CPI下降约0.01个百分点。蛋价格下降7.4%,影响CPI下降约0.05个百分点。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,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1.3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5个百分点,同比涨幅创年内新低。
食品价格上涨0.4%,非食品价格持平。鲜菜价格下降3.9%,影响CPI下降约0.09个百分点。统计显示,8月份CPI环比上涨0.1%。其中,畜肉类价格上涨5.0%,影响CPI上涨约0.24个百分点(猪肉价格上涨6.4%,影响CPI上涨约0.18个百分点)。
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.2%。消费品价格持平,服务价格上涨0.1%。
8月份,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。8月份,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.5%,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.43个百分点。
其中,城市上涨0.1%,农村上涨0.1%。其中,其他用品和服务、医疗保健、居住、衣着、教育文化和娱乐、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.5%、4.3%、1.5%、1.3%、1.3%、0.4%。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8月份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环比上涨0.2%,同比下降0.8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9个百分点。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,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,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较多另一方面,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,大量信贷并未进入实体经济,而是涌入了房地产和大宗商品,引发资产价格迅速上涨。《报告》认为,今年以来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局部显示出一些成效,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有关,资本品生产量改变了持续下滑的颓势,扩散指数从上季度的历史最低点34升至48。
今年二季度,高达六成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,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维持在历史最高点。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9月7日发布的《中国产业经济2016年二季度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得出这一结论。
数据显示,仅有4%的受访企业将融资列为制约下季度生产的因素,对大多数企业来说,订单不足对生产的制约更大。一方面,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力度很大,但完全以政府为主导,民间投资不但未被带动,反而呈萎缩趋势,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。
不过,长江商学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指出,这些政策的副作用也相当明显。融资并非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,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。
加之经济预期走弱,财政、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乘数效应,副作用更为明显,应谨慎使用。甘洁认为,在产能严重过剩这一制约条件下,货币、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本来就有限。甘洁认为,尽管融资难、融资贵反复被强调,但现实是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缺少投资方向,也就没有融资需求,融资并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。在被调查企业中,在二季度有新增贷款的企业仅占4%,在没有新增贷款的企业中,93%认为企业并没有资金需求。
根据其调查,2016年二季度,仅有8%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,其中94%是生产型资金不足,而非投资型资金不足。甘洁对财新记者表示,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。
与此相对应的是,仅9%的受访企业在二季度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,扩张型投资(投资额超过企业资产3%)仅占2%,稍好于今年一季度,与去年同期持平。报告显示,目前仍有超过一半的行业、超过四分之三的地区产能严重过剩
甘洁对财新记者表示,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。另一方面,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,大量信贷并未进入实体经济,而是涌入了房地产和大宗商品,引发资产价格迅速上涨。
长江商学院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9月7日发布的《中国产业经济2016年二季度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得出这一结论。加之经济预期走弱,财政、货币政策难以发挥乘数效应,副作用更为明显,应谨慎使用。今年二季度,高达六成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,反映国内需求不足的扩散指数维持在历史最高点。融资并非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,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产能过剩。
数据显示,仅有4%的受访企业将融资列为制约下季度生产的因素,对大多数企业来说,订单不足对生产的制约更大。在被调查企业中,在二季度有新增贷款的企业仅占4%,在没有新增贷款的企业中,93%认为企业并没有资金需求。
不过,长江商学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指出,这些政策的副作用也相当明显。根据其调查,2016年二季度,仅有8%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,其中94%是生产型资金不足,而非投资型资金不足。
《报告》认为,今年以来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局部显示出一些成效,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有关,资本品生产量改变了持续下滑的颓势,扩散指数从上季度的历史最低点34升至48。与此相对应的是,仅9%的受访企业在二季度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,扩张型投资(投资额超过企业资产3%)仅占2%,稍好于今年一季度,与去年同期持平。
评论留言